为贯彻“新文科”教育理念,共商拔尖人才发展路径,交流卓越学生培养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21级“思勉班”在荣誉课程“田野考察与历史研究”考察部分行至陕西西安时,于7月10日上午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参加拔尖人才培养经验分享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在长安校区文汇楼419会议室举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郭响宏老师主持了座谈会,华东师范大学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副系主任李晔梦老师、21级“思勉班”导师组组长李文杰老师、21级“思勉班”导师张凯悦老师出席座谈会,华东师范大学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21级“思勉班”全体同学、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校20级与21级“新文科班”、世界史班、文博班十余名学生代表与会交流。
座谈会伊始,郭响宏老师对华东师大“思勉班”师生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郭老师指出,两校历史学科渊源深厚,华东师范大学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卓越教师培养卓有特色且富于引领带动作用,今天与到访的华东师大师生共同交流,应当成为双方共同成长进步的机会。李文杰老师表示,两校同属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在学术交流与人才流动等诸多方面更是互动密切,学缘深厚,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学科建设、学生培养、论坛举办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绩有目共睹,希望可以通过本次座谈同兄弟院系交流、分享相关培养经验。
随后,李晔梦老师介绍了几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拔尖人才培养积累的经验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历史+”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即“思勉班”)为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取自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前辈史家吕思勉先生之名,现已有四届“思勉班”60余名学生的规模。在整体培养路径探索的过程中,华东师大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初步总结出了“筑基—融合—提升”三个培养阶段。关于“筑基”,一方面“思勉班”继承了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基地班“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理念与“四段式”训练(读书笔记—学术综述—小论文—考察报告)的培养体系,帮助学生筑牢基础;另一方面,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为每一届“思勉班”均配备了研究方向多元、年龄梯度适宜的导师组,系里也成立了关于拔尖班教学委员会以及专门的工作小组,在机制建设保证拔尖班的培养质量与落地效果。关于“融合”,“跨学科”思维的培育与养成是拔尖班培养工作的重点目标,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制定了“跨学科四步走”(跨学科讲座—跨学科短课程—跨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群)的培养战略,目前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已经成功举办了以方法与对话为主题的“历史+”跨学科讲座17期,“史海新舟”跨学科短课程也已开办了4期,方向涵盖经济学、GIS、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等,在此基础上,“中国传媒与知识分子”等跨学科课程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将于近期开课,整体“跨学科课程群”的架构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与准备之中。关于“提升”,主要侧重学生“史学实践”的切实开展,2020年19级“思勉班”部分学生曾与我校地理学拔尖班开展过一次历时十余日的新疆天山联合野外实习,今年八月我们也将继续启动此类考察活动;此外,今年三、四月份各年级“思勉班”分别前往苏州、无锡、杭州等地进行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短期考察与史学实践。从阶段性培养效果上看,华东师大第一届毕业的历史学拔尖班所取得的成果喜人,2019级“思勉班”16名同学全部成功推免,十余人在公开或内部刊物发表论文。
郭响宏老师也向在场师生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新文科班”成立以来的机制探索与培养经验。首先,郭老师提纲挈领地阐述了目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科构成、专业设置、优势方向、研究传统、发展重点、机构设置、学生选拔与专业分流等基本情况。陕西师范大学国家级实验班“新文科班”成立于2019年,共有中文、历史、哲学三个“新文科班”,陕西师范大学“新文科班”项目由校方统一规划统筹,由教务处主导课程的设计与编排,在“新文科班”建设方法的探索过程中,陕西师范大学主要有四个考虑方向:第一,在公共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上,开设诸如“数字人文”、“虚拟仿真”之类带有交叉学科性质的课程,力争使学生实现“文理融合”;第二,中文、历史、哲学三个有“新文科班”的院系所开设数十门的精品课程,各专业学生可以自由互选,借以实现“文史哲融合”;第三,注重专业特色培养,立足历史学的专业特色与学科本位,历史学“新文科班”的齐聚了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各方向的优质课程,从基础课到必修课、选修课全面覆盖;第四,重视史学实践训练,一方面依托陕西省的地缘优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不仅重点策划了“周秦汉唐文化考察”与“红色文化考察”两个特色考察项目,而且恢复和传承陕师大“敦煌—嘉峪关”一线二十余年的考察传统;另一方面,在学术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上,开设“新文科”系列讲堂,邀请各类学者进行讲座,尝试在学科内部对历史与地理、中国史与考古等方向进行贯通,设置“历史学前沿论坛”课程,学院内各门类、各方向、各时段的教师每人一讲,分别讲授各自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学术前沿话题,引导并促进学生实现学术上的真正提高。发言最后,郭老师也提到了“新文科班”在探索和尝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理想与现实之间也总是存在差距,他希望“新文科班”培养出的拔尖学生能既有扎实的史学基础,又经受过跨学科方法的训练,不仅有把握学术前沿的意识,还要有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21级“思勉班”学生代表陈周桐分享了他在“思勉班”的学习经历以及“思勉班”的培养模式对他个人学业发展所起到的帮助。首先,“思勉班”专门设置的各类学术训练课程,如由“思勉班”导师分别进行对各方向“大家名篇”的经典论文导读活动,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始尝试撰写专题学术札记,并由“思勉班”导师精心指导与修改,他本人学术兴趣也在这样的实践中萌芽;其次,“思勉班”举办了数量众多、选题丰富的学术讲座,方向涉及冷战国际史、社会经济史、政治制度史多个领域,也有科技史、人类学、生态学等跨学科内容,通过这些丰富的讲座,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学术前沿,拓宽学术视野;最后,“思勉班”定期会开设田野考察式的课程,我们本次西安之行正是“田野考察与历史研究”课程的组成部分,今年三月系里组织21级“思勉班”前往杭州考察,在杭州孔庙内的经历对他个人影响很大,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块社会经济史相关的清代碑刻,由碑刻的内容出发,辅以对奏折文书、实录、起居注、地方志等材料的综合运用,加之于“思勉班”研究方向贴近的李文杰老师的多次沟通,从一块简单的碑刻入手,不断推进思考,以点观面,深入挖掘,无论是加强对相关史料的熟悉,进行具体史学方法的实践,还是深化对制度与人事的了解,都获益匪浅。最后,陈周桐同学讲到,在“思勉班”一年半的学习经历,除了上述过程性的收获外,他更享受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拓展出的学术视野,享受学着去收集、阅读、整理史料的过程,也享受与老师同学们不断磨炼、不断反思的过程。
在自由交流环节,到场师生就“两校同周边高校兄弟院系的交流情况”、“个人田野考察的开展情况”、“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断代的贯通问题”、“研究兴趣的拓展与迁移”、“世界史方向第二外语的选择与学习情况”、“陕西师大文博专业的设置与培养”、“上海的学术资源与工作生活情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与分享,两校师生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加深认识,在互动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双方座谈轻松愉快,现场气氛融洽热烈。
座谈会结束后,陕西师大与会师生热情地带领华东师大师生一行参观了其长安校区图书馆、昆明湖等地标景观,在香积大道上,两校师生积极互换联系方式。在一片依依惜别的气氛里,华东师范大学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21级“思勉班”师生一行结束本次座谈交流,乘车离开陕西师范大学。
撰稿:刘钧龙
供图:姜梦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