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革命浪潮的发生,历史书写的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公众历史教育可以如何实践?历史学子如何培养历史科普写作的能力?都成为值得思考和回应的现实问题。
为了进一步探索公众史学的创作和实践,2023年暑期,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特邀长期从事历史科普工作的校友罗宏琨、系友蔡乐昶,组织举办首届“公共历史科普写作训练营”。6月24日,主讲嘉宾罗宏琨、蔡乐昶,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辅导员蔡慧贤,以及来自我系不同年级的15位同学线上参加入营仪式。
在为期六周的集中学习中,主讲嘉宾采取线上教学和研讨交流等形式,为学员带来了多场精彩报告和互动交流。蔡乐昶梳理了十余年来中文互联网平台历史科普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及公共历史科普的现状,分析了历史科普创作的立体坐标维度,指导学员如何切入公共历史科普领域,提出有意义的历史科普选题,以及如何借助AI辅助写作试写科普文章大纲。罗宏琨从“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如何搭建表达的结构和层次”及“如何让表达更吸引受众”三方面讲解了创作逻辑和思路,并与学员交流了科普创作如何建立观众和内容的连接,如何换位思考、打破预测,以及如何调动公众对科普内容的兴趣。8月2日,训练营结束所有训练环节,正式闭营。
本次训练营采取线上教学、训练、研讨相结合的方法,为学员介绍了中文互联网的历史科普发展状况,分享选题与内容制作经验,传授思辨与表达技巧,布置趣味任务(如设计选题、撰写大纲、搜集网络素材、优化文稿文风等),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营活动为学员开展公共历史写作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提升了学员面向公众进行历史科普的能力。
在训练营结束后,已推荐7位营员进入上海报业集团、世纪出版集团、观传媒、云韶集团等单位和公司相关岗位从事实习工作。
营员感言
“非常幸运能参加历史科普写作训练营!全程干货满满~老师们结合各自的领域,用诙谐幽默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大家用创作者的视角去理解什么是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历史科普,学习如何通过好的选题、分析层次和表达技巧开展写作……在训练营中,我看到了历史专业学子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和在知识传播领域的公共担当。我非常享受与老师和同学们在热烈讨论中打破偏见、头脑风暴和深度思考的过程。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开拓眼界,寻求自身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多种可能!”
——2022级本科生 杨婷婷
“训练营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但是学到了从历史科普、新媒体创作到AI写作等多个方面的‘干货’,理解结构下的逻辑与设计规律;蔡老师、罗老师的课堂氛围都很活泼轻松,交流感强,令人印象深刻。强烈推荐哦!”
——2022级本科生 田心怡
“参加此次训练营,让我对于公众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何让公众愿意听我们说的话,这需要对内容进行不亚于学术写作的精心编排。除此之外,我也收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希望能在科普写作的道路上相互促进!”
——2020级本科生 季嘉豪
“在训练营中,两位老师针对‘公众表达’、‘AI写作’、‘互联网时代的历史科普’等主题进行教学分享,更新了我对新媒体支持下历史科普写作的认识,以及‘如何更好地讲故事’的把握和认知。训练营还在课程结束后为学员在历史学专业领域的实践、找到更多与社会接轨的可能性提供帮助和平台。”
——2022级硕士研究生 余姝毅
“如何表达?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表达?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进行历史表达?这是时代给历史学者的机遇与挑战。训练营带领我们从表达的底层逻辑出发,从历史科普现状出发,系统的学习并实践了历史科普从选题到内容输出的全过程。‘能被解决的问题是好问题’,‘知道哪里会受质疑是一项了不起的功能’,‘专有名词、认知成本对内容定位的影响’……老师们的金句仍然回绕在耳侧。作为一名准高中历史教师,我在训练营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课堂表达方面的提高。感谢这个平台,希望之后还能有机会继续学习,一起精进!”
——2020级硕士研究生 崔钰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