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历史教育海外研修暑期学校在德国举行
发布时间:2024-08-12



7月1日至7月13日,由我系和德国奥格斯堡大学人文历史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历史教育海外研修暑期学校在德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中学教师,以及我系学生2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由我校特聘教授、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会长景德祥和副教授范丁梁担任中方领队,我校荣誉教授、奥格斯堡大学历史教育学荣休教授苏珊·波普(Susanne Popp)和奥格斯堡大学历史教育学教席学术顾问米夏埃尔·沃布林(Michael Wobring)担任德方领队,我系驻奥格斯堡大学海外工作站访问博士生杨琪担任助教。

国际历史教育比较作为我系的重点发展方向,自2016年建立奥格斯堡大学海外工作站以来,不断深化推进多元科研合作和师生互访。近年来已产出丰硕成果,例如苏珊·波普与我系教授孟钟捷合作主编的《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教育:亚欧教科书叙事特征比较》(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年)、《大夏世界史研究·德国工作中心项目》(东方出版中心,2021年)等文集。“中德历史教育海外研修暑期学校”从2015至2019年已举办四届,百余名国内学者、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参与。


7月1日

暑期学校开学典礼于奥格斯堡大学I教学楼ZWW演讲厅举行。奥格斯堡大学校务长阿洛伊斯·齐默尔曼(Alois Zimmermann)、奥格斯堡大学人文历史学院院长洛塔尔·席林(Lothar Schilling)、苏珊·波普、景德祥以及奥格斯堡大学历史教育学教席教授克里斯蒂安·库赫勒(Christian Kuchler)先后致辞,热烈祝贺第五届暑期学校的开幕,强调围绕历史教育学展开校际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7月2日

上午,苏珊·波普教授为大家带来讲座“国际历史教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比较:历史意识与历史思维”。主讲人将英美学界的“历史思维”概念与德语学界的“历史意识”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不同语境下的历史文化和学术术语。在讨论环节,学员们就“培养历史意识的具体方式”“博物馆在历史教育中的角色”“微观史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历史教学方法应用的充分性”等问题与波普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讲座结束后,学员们在奥格斯堡大学外事处安东尼娅·罗斯科普夫(Antonia Roßkopf)带领下参观了校园。

下午,米夏埃尔·沃布林博士带来讲座“德国的学校体系和历史学科教育的地位”。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德国的教育体制、历史教师培养目标和历史教育现状。在讨论环节,学员们就“德国对于近代史的批判反思”“公众史学与中学教育的结合”“学校历史教育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以及“历史教材对于社会现象的即时更新”等问题展开交流。讲座后举行了“中国与德国的历史教师教育”工作坊,中方学员与奥格斯堡大学学生在丰富的互动活动中增进了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3日

上午,暑期学校学员兵分两路。A小组前往奥格斯堡霍尔拜因高级文理中学(Holbein Gymnasium)观摩历史课。课程内容分别围绕“路易十四的外交政策”和“苏联解体与冷战终结”这两个主题展开,课后中方学员与德方教师就课程设计和中德历史教学差异展开了讨论。B小组前往国家纺织与工业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博物馆展现了各种纺织器具,记录了纺织行业的变迁,呈现了服饰与政治文化的息息相关,学员们也亲身体验了羊毛制作的工艺。

下午,景德祥开设“中国人德国观念的历史发展”讲座,利用各种史料细致追溯了从晚清、民国到改革开放,中国人眼中德国形象的变迁,并且深入探讨了种种形象塑造背后的语境与诉求。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柏林自由大学终身教授、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前主席于尔根·科卡(Jürgen Kocka)开设“历史视角下的欧洲联系、冲突和认同”讲座,详细分析了欧洲身份认同的历史演变。一方面,欧洲人的身份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紧张关系和冲突产生的;但另一方面,欧洲也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学习和同化而形成的。通过欧洲联合实现欧洲和平的理念,始终是欧洲社会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讨论环节,学员们就欧洲的现状、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变化等问题展开交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4日

上午, A小组前往国家纺织与工业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B组学员前往奥格斯堡南森特维尔中学(Mittelschule Centerville Süd)旁听六年级学生的历史课“什么是宗教改革?”。课后,学员与上课教师和旁听学者展开交流讨论。C组学员在奥格斯堡海因里希-冯-布兹实科中学(Realschule Heinrich v. Buz)旁听三节历史课,教学主题分别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妇女运动、17世纪末欧洲大国的权力斗争、石器时期到铁器时代的历史演变。在评课和交流环节,暑期学校的几位学员针对课堂中的历史案例设置、图像证史、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课时设置等教学问题踊跃提问,激发了双方历史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对中德之间中学历史教育差异的热烈讨论。

下午,学员们参观了奥格斯堡市中心的马克西米利安博物馆。文艺复兴时代的雕像、展现城市景象的16世纪绘画、基督教主题的雕塑展览、17至19世纪的航海设备、水利设施模型、琳琅满目的金银器和家具等藏品,使学员们对于奥格斯堡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了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5日—7月7日

为了更深入地体验德国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其历史记忆在社会中的塑造与表现,学员们陆续参观了达豪集中营纪念馆、慕尼黑纳粹档案中心、纽伦堡日耳曼民族博物馆、纽伦堡审判纪念馆、纽伦堡纳粹帝国党代会会址文献中心、巴伐利亚国王博物馆、新天鹅堡和维斯教堂等地。在广泛的实地考察中对德国社会的历史传播和历史教育有了更为直观与立体的认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8日

学员们在奥格斯堡大学参加了三场讲座。在第一场讲座“第三种世界史——《写给青少年的世界文明史》简介”中,东方出版中心的沈辰成编辑探讨了向青少年传播世界史的理论思考、出版实践、现实困难和其所在团队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第二场讲座由奥格斯堡大学斯博士蒂凡·鲍卢斯(Stefan Paulus)主讲“纳粹历史在德国历史文化中的意义”。鲍卢斯从联邦德国纪念文化中的纳粹历史、民主德国纪念文化中的纳粹历史和德国的纳粹史研究这三个方面切入,向学员们展示了纳粹历史对德国政治、社会和学术的深刻影响。第三场讲座由班贝格大学教授马克·哈伯莱茵(Mark Häberlein)主讲“奥格斯堡、施瓦本和外面的世界:近代早期的全球化与区域”。以富格尔贸易公司和韦尔泽贸易公司为例,展示了奥格斯堡如何在17世纪和18世纪晚期同国际贸易网络建立全球联系。他指出这种联系还扩展到施瓦本地区的其他城市,最终不但促进了经济上的创新,而且也促使南德意志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全球性意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9日

上午,来自施塔德(Stade)高级文理中学师资培训学院的历史学科负责人丹尼斯·罗德尔(Dennis Röder)首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视角:二战给中学历史教师的启发”的讲座。讲座针对中学历史教育中二战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阐释,提出要以“大图景”的全球史视野对二战史进行考察,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和口述史等资料,让学生全面理解二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在各个方面的联系、影响和意义。讨论环节中,学员们针对如何在有限课时内展开丰富教学、如何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帮助其树立正确历史认知等问题展开了提问与交流。

第二场讲座由高中教师安德烈亚斯·瓦格纳(Andreas Wagner)带来。他向学员们介绍了其任职的迪多夫施姆特塔高级文理中学(Schmuttertal-Gymnasium Diedorf)“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以6年级的“亚历山大大帝”一课为例,讲解了他们如何以协作探究、渐进引导的方式进行中学历史教育。讨论环节中,学员们结合之前在德国中学听课时的感受,围绕该学校的历史教育模式展开了热烈探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两场讲座结束之后,暑期学校举行了小结会。双方领队波普、沃布林、景德祥和范丁梁教先后发言,总结本次暑期学校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随后,四位老师共同为学员们颁发了培训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10日—7月13日

暑期学校随后在柏林和法兰克福继续行程。学员们首先在柏林自由大学弗里德里希—迈内克研究所进行参观和学习。柏林自由大学历史教育学教席教授马丁·吕克(Martin Lücke)为大家介绍了该校历史教育学的学术理念和课程设计,加深了学员对德国历史教育学的理解。随后,大家在柏林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德意志历史博物馆、柏林墙遗址、万湖会议遗址和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等处深切感受了德国多元的历史文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13日晚,本次暑期学校行程圆满结束。在近两周的学习中,学员们通过专题讲座、中学听课和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深入接触与体验了国际历史教育的新观念、德国历史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德国历史文化的特质,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本次暑期学校也为德国学者认识中国的历史教育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双方在该领域的对话与理解。


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融媒体中心

供稿:余姝毅,王清雅,沈洁,田尤嘉,黄明阳

审核:范丁梁

编辑:颜雪纯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


7月3日

上午,暑期学校学员兵分两路。A小组前往奥格斯堡霍尔拜因高级文理中学(Holbein Gymnasium)观摩历史课。课程内容分别围绕“路易十四的外交政策”和“苏联解体与冷战终结”这两个主题展开,课后中方学员与德方教师就课程设计和中德历史教学差异展开了讨论。B小组前往国家纺织与工业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博物馆展现了各种纺织器具,记录了纺织行业的变迁,呈现了服饰与政治文化的息息相关,学员们也亲身体验了羊毛制作的工艺。

下午,景德祥开设“中国人德国观念的历史发展”讲座,利用各种史料细致追溯了从晚清、民国到改革开放,中国人眼中德国形象的变迁,并且深入探讨了种种形象塑造背后的语境与诉求。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柏林自由大学终身教授、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前主席于尔根·科卡(Jürgen Kocka)开设“历史视角下的欧洲联系、冲突和认同”讲座,详细分析了欧洲身份认同的历史演变。一方面,欧洲人的身份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紧张关系和冲突产生的;但另一方面,欧洲也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学习和同化而形成的。通过欧洲联合实现欧洲和平的理念,始终是欧洲社会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讨论环节,学员们就欧洲的现状、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变化等问题展开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4日

上午, A小组前往国家纺织与工业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B组学员前往奥格斯堡南森特维尔普通中学(Mittelschule Centerville Süd)旁听六年级学生的历史课“什么是宗教改革?”。课后,学员与上课教师和旁听学者展开交流讨论。C组学员在奥格斯堡海因里希-冯-布兹实科中学(Realschule Heinrich v. Buz)旁听三节历史课,教学主题分别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妇女运动、17世纪末欧洲大国的权力斗争、石器时期到铁器时代的历史演变。在评课和交流环节,暑期学校的几位学员针对课堂中的历史案例设置、图像证史、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课时设置等教学问题踊跃提问,激发了双方历史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对中德之间中学历史教育差异的热烈讨论。

下午,学员们参观了奥格斯堡市中心的马克西米利安博物馆。文艺复兴时代的雕像、展现城市景象的16世纪绘画、基督教主题的雕塑展览、17至19世纪的航海设备、水利设施模型、琳琅满目的金银器和家具等藏品,使学员们对于奥格斯堡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了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5日—7月7日

为了更深入地体验德国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其历史记忆在社会中的塑造与表现,学员们陆续参观了达豪集中营纪念馆、慕尼黑纳粹档案中心、纽伦堡日耳曼民族博物馆、纽伦堡审判纪念馆、纽伦堡纳粹帝国党代会会址文献中心、巴伐利亚国王博物馆、新天鹅堡和维斯教堂等地。在广泛的实地考察中对德国社会的历史传播和历史教育有了更为直观与立体的认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8日

学员们在奥格斯堡大学参加了三场讲座。在第一场讲座“第三种世界史——《写给青少年的世界文明史》简介”中,东方出版中心的沈辰成编辑探讨了向青少年传播世界史的理论思考、出版实践、现实困难和其所在团队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第二场讲座由奥格斯堡大学斯博士蒂凡·鲍卢(Stefan Paulus)主讲“纳粹历史在德国历史文化中的意义”。鲍卢斯从联邦德国纪念文化中的纳粹历史、民主德国纪念文化中的纳粹历史和德国的纳粹史研究这三个方面切入,向学员们展示了纳粹历史对德国政治、社会和学术的深刻影响。第三场讲座由班贝格大学教授马克·哈伯莱茵(Mark Häberlein)主讲“奥格斯堡、施瓦本和外面的世界:近代早期的全球化与区域”。以富格尔贸易公司和韦尔泽贸易公司为例,展示了奥格斯堡如何在17世纪和18世纪晚期同国际贸易网络建立全球联系。他指出这种联系还扩展到施瓦本地区的其他城市,最终不但促进了经济上的创新,而且也促使南德意志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全球性意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9日

上午,来自施塔德(Stade)高级文理中学师资培训学院的历史学科负责人丹尼斯·罗德尔(Dennis Röder)首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视角:二战给中学历史教师的启发”的讲座。讲座针对中学历史教育中二战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阐释,提出要以“大图景”的全球史视野对二战史进行考察,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和口述史等资料,让学生全面理解二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在各个方面的联系、影响和意义。讨论环节中,学员们针对如何在有限课时内展开丰富教学、如何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帮助其树立正确历史认知等问题展开了提问与交流。

第二场讲座由高中教师安德烈亚斯·瓦格纳(Andreas Wagner)带来。他向学员们介绍了其任职的迪多夫施姆特塔高级文理中学(Schmuttertal-Gymnasium Diedorf)“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以6年级的“亚历山大大帝”一课为例,讲解了他们如何以协作探究、渐进引导的方式进行中学历史教育。讨论环节中,学员们结合之前在德国中学听课时的感受,围绕该学校的历史教育模式展开了热烈探讨。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两场讲座结束之后,暑期学校举行了小结会。双方领队波普、沃布林、景德祥和范丁梁教先后发言,总结本次暑期学校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随后,四位老师共同为学员们颁发了培训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10日—7月13日

暑期学校随后在柏林和法兰克福继续行程。学员们首先在柏林自由大学弗里德里希—迈内克研究所进行参观和学习。柏林自由大学历史教育学教席教授马丁·吕克(Martin Lücke)为大家介绍了该校历史教育学的学术理念和课程设计,加深了学员对德国历史教育学的理解。随后,大家在柏林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德意志历史博物馆、柏林墙遗址、万湖会议遗址和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等处深切感受了德国多元的历史文化。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月13日晚,本次暑期学校行程圆满结束。在近两周的学习中,学员们通过专题讲座、中学听课和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深入接触与体验了国际历史教育的新观念、德国历史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德国历史文化的特质,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本次暑期学校也为德国学者认识中国的历史教育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双方在该领域的对话与理解。


图片

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融媒体中心

供稿:余姝毅,王清雅,沈洁,田尤嘉,黄明阳

审核:范丁梁

编辑:颜雪纯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