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钟捷
职称:教授
联系方式:zjmeng@history.ecnu.edu.cn
1996-2000 在华东师范大学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学习,历史学学士
2000-2006 在华东师范大学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学习,硕博连读,历史学博士
2006起 在华东师范大学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工作,任讲师(2006)、副教授(2008)、教授(2013)
2019起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工作
2020起 兼职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
2021起 兼职在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2004-2005、2012-2013 作为国家访问学者,分别在德国不来梅大学、奥格斯堡大学进修
德国史、20世纪世界史、国际历史教育比较研究、高教管理
一、学术论文
1.《魏玛共和国的11月9日:“国家庆祝日”缺失的历史包袱》,载《历史研究》2020年第3期。
2.《公共阐释理论视域下的公共历史文化机制建设》,载《历史研究》2018年第1期。
3.《魏玛德国“历史传记之争”及其史学启示》,载《历史研究》2017年第3期。
4.《从“德累斯顿大轰炸之争”谈二战记忆的真实性问题》,载《世界历史》2019年第6期;全文增补版为《试论当代德国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之争”》,载《世界历史评论》2021年夏季号。
5.《魏玛德国的家庭政策——以“堕胎禁令”的改革与争议为中心的探讨》,载《世界历史》2018年第1期。
6.《统一后德国的身份认同与大屠杀历史争议――1996年的“戈德哈根之争”》,载《世界历史》2015年第1期。
7.《如何培育健康的历史意识――试论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二战历史叙述》,载《世界历史》2013年第3期;后转载于《新华文摘》2013年第18期。
8.《试析魏玛德国劳资关系的演变――以8小时工作制的兴衰为中心》,载《世界历史》2011年第4期。
9.《二战后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的重建(1945-1952)》‚载《世界历史》2009年第4期。后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12期。
10.《劳资利益团体合作与一战结束前后的德国社会――试论<斯廷内斯-列金协议>的起源及其意义》,载《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后转载于《下笔须论二百年:王养冲先生百岁华诞献寿文粹》,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4-276页。
11.《关于“西方史学史”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载《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第1期。
12.《一位“入戏的观察者”:德裔美国史学家弗里茨・斯特恩》,载《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3期。
13.《概念史与国际关系史书写》,载《史学集刊》2020年第4期。
14.《公共历史文化中的“克服历史”之争――近来德国公众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15.《1918-1924年阶级合作模式的尝试与一战后德国劳资关系的起伏》,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6.《魏玛德国失业保险体制的兴与衰――兼论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限度》,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6期。
17.《试析魏玛德国集体合同制的兴衰》‚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6期。
18.《纳粹党的企业代表会政策与德国经济民主的消亡》(第一作者),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9.《德国大屠杀纪念日刍议》,载《江海学刊》2015年第4期;后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5期。
20.《从德国范式看公众史学争议的起因、进程与影响》,载《江海学刊》2014年第2期。
21.《公众史学学科建设的可行路径――从德国历史教育学改革模式谈起》,载《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22.《当代科学视域中的史学叙事“非虚构性”问题:争议、新解与实践》,载《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3期。
23.《公众历史教育的当前挑战与机制建设》,载《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9期。
24.《后真相与历史书写》,载《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4期。
25.《试析联邦德国集体合同制的发展(1949-1990)》‚载《安徽史学》2010年第6期。
26.《试论魏玛“福利国家”的早期实践(1918-1920)》,载《安徽史学》2008年第5期;后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8年第5期。
27.《现代性与社会政策改革――1890-1933年间德国社会政策探析》,载《安徽史学》2004年第5期。
28.《国家博物馆与全球史教育》,载《读书》2015年第9期。
29.《新世纪以来德国历史学研究趋向刍议》,载《国际史学研究论丛》,第1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第202-212页;后经修改发表在《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2期。
30.《评夏德明<全球视角下的全球史:在一个建立联系的世界中之理论与方法>》,载《全球史评论》第6辑,2014年,第374-381页。
31.《德国历史中的“国家”》,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4期。
32.《试析魏玛德国失业保险体制的建立》,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
33.《德国历史上的住房危机与住房政策(1918-1924)――兼论住房统制模式的有效性与有限性》,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2期。
34.《试析二战后联邦德国工会联盟的重建及其意义》‚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6期;后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工会工作》2010年第3期。
35.《试论德国魏玛时代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兴衰(1920-1933)》,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3期。
36.《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抗日战争》(第二作者,与沈辰成合作),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37.《概念创造与历史阐释的公共性塑造》,载《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年第1期。
38.《论魏玛德国大联合政府(1928-1930)的终结》,载《经济社会史评论》2018年第4期。
39.《什么是“Reich”?――从魏玛初期的国名之争看德国人的帝国观念》,载《历史教学问题》2017年第1期。
40.《公共历史教育和德国的战争罪责观――以1990年代末“武装部队罪行展览之争”为中心的考察》,载《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2期。
41.《德国的公众史学》,载《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第3期,第52-55页。
42.《欧洲意识的培育: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欧洲一体化叙述》,载《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6期。
43.《“独特道路”:德国现代历史研究的范式转变与反思》‚载《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4期。
44.《“经济民主”在德国的确立:试论胡戈・辛茨海默与<魏玛宪法>第165条》,载《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6期。
45.《试论德国<企业代表会法>(1920)的缘起》,载《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5期。
46.《两德统一与“社会伙伴关系”的东扩:1990-1992》‚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47.《中国大学公众史学培养方案刍议――以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为参照》,载《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4期。
48.《国家演进史中的治理结构重建――德国“独特道路论”再思考》,载《学术前沿》2014年5月上;后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4年第8期。
49.《“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与历史教育的未来》,载《历史教学》2018年第1期。
50.《历史思维素质培养的深度与广度:来自德国的经验》,载《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第19期。
51.《德国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历史意识”》,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3期;
52.《施虐者的“受害人情结”及其出路――写在二战胜利79周年之际》,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第7期。
5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冲突、呈现及其意义》,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6期(总365期)。
54.《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国民意识教育(1991-2000)》,载余伟民、刘昶主编:《文化和教育视野中的国民意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417-458页。
55.“The Conceptions of the Futur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German Labor Union after WWII“‚ Ost-West-Review‚ 2009‚ No.1‚ Bonn‚ Germany。
56.The World War II in History Didactics of Chinese Middle Schools in Our New Centu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flection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on History Didactics, History Education, And History Culture. 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istory Didactics, 2012.
57.Populäre Geschichtsmagazine in China. Die Entwicklung am Beispiel des Magazins NATIONAL HISTORY,in: Susanne Popp/Jutta Schumann/Fabio Crivellari/Michael Wobring/Claudius Springkart (Hrsg.),Populäre Geschichtsmagazine in internationaler Perspektive. Interdisziplinäre Zugriffe und ausgewählte Fallbeispiele,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2016, S. 537-552.
58.“History Education Reform in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 in: Mario Carretero etc. (eds.), Palgrave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Historic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London: Palgrav Macmillan, 2017.(与王斯德、李月琴、沈辰成合作)
二、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外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史料整理与研究》(21&ZD243,2021- 进行中)80万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魏玛德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记忆研究》(21BSS032,2021- ,进行中)20万
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德国魏玛时代(1918-1933)的社会政策研究》(2013-2019,已结项)
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德国劳资和谐关系演进研究:以企业代表会体制为中心》(2007-2012,已结项)
5.上海市规划课题:《联邦德国工会联盟与政治变迁》(2013- 进行中)
6.上海市曙光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公共历史争议:以纳粹历史争议位中心的考察》(2014- 进行中)
7.上海市晨光项目:《魏玛共和国的劳工政策》(2007-2011,已结项)
8.上海高校选拔优秀青年教师专项科研基金:《联邦德国的社会伙伴关系:历史与经验》(2007-2008,已结项)。
三、著作书籍
1.专著(第一):《魏玛德国的社会政策研究》(与王琼颖合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2.专著(第一):《看地图——一次读懂德国史》(与霍仁龙合作),台北:新文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9年;
3.专著:《20世纪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演变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4.专著(第一):《地图上的德国史》(与霍仁龙合作),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2016。
5.专著:《德国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019年。
6.专著:《寻找黄金分割点:联邦德国社会伙伴关系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7.专著:《德国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发生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8.合著(第二):《联邦德国有关纳粹主义的重大史学争论》(与孙立新、范丁梁合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9.主编:《大夏世界史研究·地区国别史研究第3辑(德国史)》,合肥:黄山书社,2022年。
10.主编(第一):《大夏世界史研究(德国工作站文集)》(与苏珊·波普、米夏埃尔·沃布林合作),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1年。
11.主编(第二)《全球思想史论丛(第1辑):概念的流动》(与李宏图合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12.主编(第一):《进馆有益:跟我去看博物馆》(与林唯合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13.主编(第一):《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教育:亚欧教科书叙事特征比较》(与苏珊·波普、吴炳守合作),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14.主编“二战战败国的改造与反省丛书”,合肥:黄山书店,2015年。
15.译著《书写民族:一种全球视角》(英语),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
16.译著《德意志史》(德语,第一译者,与葛君、徐璟玮合作),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2022年。
17.译著:《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德语),桂林:漓江出版社,2017年。
18.译著:《德国天才》(英语,第二译者,与张弢、王琼颖合作),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19.译著:《非自由主义的失败:论德国的政治文化》(英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
20.译著:《历史科学基本概念辞典》(德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1.译著:《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德语),上海:三联书店,2007、2012年。
22.校译:《战争的战争(1618-1648):欧洲的国家建构与和平追求》(马绎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
四、获奖情况
1.上海市优秀社会科学学会工作者(2021)
2.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20)
3.入选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9)
4.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2019)
5.《魏玛德国“历史传记之争”及其史学启示》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2017)学科学术奖论文二等奖(2018)
6.《20世纪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演变研究》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2017)学科学术奖著作二等奖(2018)
7.《德国天才》入选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17)
8.上海市社科新人(2016)
9.宝钢优秀教师奖(2015)
10.《世界文化史十五讲》入选上海市精品课程(2015)
11.《德国简史》入选上海市优秀教材奖(2015)
12.中国人文社科最军影响力青年学者(2015)
13.上海市曙光学者(2014)
14.申银万国奖(2009)
15.校优秀党员(2009)
16.上海市晨光学者(2007)
17.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007)
五、社会兼职
1.国际历史教育协会(ISHD)学术咨询委员会成员(2012年以来)
2.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秘书长(2018年以来)
3.上海世界史学会副会长(2018年以来)
4.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2021年以来)
5.上海市社科创新研究基地“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首席专家(2020年以来)
6.国家中小学历史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大)学术委员会委员(2019年以来)
7.中国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21年以来)
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2022年以来)
Name: MENG,Zhongjie
Title: Professor
Contact:zjmeng@history.ecnu.edu.cn
Bio:
1996-2000, studying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BA
2000-2006, studying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hD
2006-Now, member of Faculty at Department of Histor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s Lecturer(2006), Associate Professor(2008), Professor(2013)
2004-2005, 2012-2013, engaging in Advanced Studies as National Visiting Scholar, at University of Bremen and University of Augsburg
Research field: German History; 20th Century World History;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History Education; Education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