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西安史学“新潮”论坛上,我系2020级历史学师范班本科生林思锦的《“把军将死”:邓小平对苏决策研究(1978—1982)》荣获“优秀论文奖”。论文的指导教师为我系郝江东副教授。
西安史学“新潮”论坛是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史林新苗》编辑部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唐潮》编辑部合办的、面向全国各高校历史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学术交流活动。自创办以来,西安史学“新潮”论坛已举办十二届,已发展成为推动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品牌活动,在业界有广泛影响。据了解,本次论坛共收投稿282篇,经严格的前期筛选,共65篇论文入选论坛。经现场答辩、专家评议,最终评选14篇论文颁发“优秀论文奖”。
学生简介
林思锦,孟宪承书院2020级历史学师范班本科生,关注领域为中苏关系史、中国当代外交史。
学生感言:
“20世纪的俄国是中国的一场宿命”,这是贯穿我写作全程的问题意识。如同海边拾贝的孩童,我在历史长河重要、却往往被过分简化的一隅萌发了灵感。一向作为国家级退堂鼓选手的我,这次竟也乐于偏向虎山行,沉住气一遍又一遍地构思框架、打磨表述,难得地有始有终一回。某种意义上,我与这选题缘分不浅。
侥幸入选后,我怀着一颗不安的心狼狈西窜。在会议上,我惊叹于同辈们激扬文字和纵横古今,受获于老师们妙语连珠与“炮火连天”(斗胆化用评议老师原话)。在短暂而忙碌的期中周周末,来到千年古都,近距离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有趣灵魂,聆听这片土地上鲜活而有力的青春脉搏,对作为学术小白的我来说,的确不枉此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言不虚。感谢西北大学热情的师友,让我感受西安这座城市的魅力。也感谢新识的友人,成为这篇稚嫩文字的读者。若有缘,盼再会。
当然,我最想感谢的,还是郝江东老师。从确定选题到撰写成文,他在我无数个焦虑的日夜呵护我的好奇心,也为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材料。暮鼓晨钟不仅回响在深山幽寺,也回响在良师的叮嘱中。一眼望不到头的交流记录,见证了我们共同迈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跬步。万语千言,拙笔难绘,只得道一句感谢,感谢他这一路上包容我反复的“天马行空”、“晕头转向”以及“云山雾绕”,也感谢他愿意指导这样一位不完美的学生,更感谢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老师们的支持与关心。
最后,感谢自己,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希望自己能在充满不确定的无数个明天,谨记导师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沉下来、稳下来、走下去。
指导教师简介
郝江东,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副教授。研究领域:中苏关系史,东北抗联史,中国当代外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