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举办第二届“公共历史科普创作训练营”
发布时间:2024-10-24

在互联网浪潮翻涌的当下,如何实践公众历史教育,培养历史学子的科普写作能力?如何训练批判性思维并运用AI工具?是值得我们思考并回应的议题。为进一步探索公众史学的创作和实践,我系在2024年暑期组织举办第二届“公共历史科普创作训练营”,为学生打造“学习-训练-实习”一站式发展平台,由我系范丁梁副教授以及校友罗宏琨、系友蔡乐昶授课指导。6月30日,主讲嘉宾罗宏琨、蔡乐昶,以及来自我系不同年级的15位同学线上参加入营仪式。

图片

在为期七周的集中学习中,主讲嘉宾采取线上教学和研讨交流等形式,为学员带来了多场精彩报告和互动交流。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从对历史科普账号的拆解分析,到选题、大纲和完整文案的设计等多个环节的任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范丁梁以“公共史学中的历史表现与历史学习”为题,系统梳理了美国、欧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公共史学的发展史,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归纳历史意识、历史文化、历史教育的形成、开展,以及原则等具有纲领性的理论问题。

图片

罗宏琨围绕“公共表达的三个秘诀”、“公共表达结构的搭建”主题,从“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如何搭建表达的结构和层次”及“如何让表达更吸引受众”三方面讲解创作逻辑和思路,并与学员交流科普创作如何建立观众和内容的连接,如何换位思考、打破预测,以及如何调动公众对科普内容的兴趣。

图片

蔡乐昶在“何谓‘历史科普’”、“如何开展历史科普”、“历史科普文案如何创作”、“历史科普图文的创作与AI工具”等专题讲授中,梳理近十余年来中文互联网平台历史科普领域的发展脉络,分析公共历史科普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为学员分析历史科普创作的立体坐标维度,指导学员如何切入公共历史科普领域,提出有意义的历史科普选题,以及如何借助AI辅助写作试写科普文章大纲,并对学员撰写的文案进行一对一沟通辅导。

图片

本次训练营通过线上讲座、训练、研讨、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训练营以超学科、开放性、项目化等方式,不仅帮助学员们提升了面向公众进行历史科普和熟练驾驭AI写作工具的能力,还引导学员们将所学技能与公共史学理论相结合,进一步锻炼了批判性思维。

图片

在训练营结束后,目前已有数位营员获得出版集团、公司传媒和企业机构的实习岗位。

营员感想




1.陈欣雨(2022级本科生)

何为历史科普?如何从事历史科普?历史科普需要怎样的问题意识?

训练营甫一开始,蔡老师便着手带领我们解决以上这些此前不甚明晰的问题,鼓励学员们自由思考,个人从事历史科普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科普账号定位有什么分别……并针对我们的答案进一步引导,给我极大启发。

此前我自然而然地接受学科的“训导”,认为选择历史专业,理所应当该承担起专业的责任,在面对公众时似乎天然拥有话语的权利。蔡老师的指导让我认识到:在共享话语权的时代,面向公众表达之前,首先应做好面对质疑的准备。

罗老师针对公共表达技巧及历史科普结构,引导我们在表达中埋设反差,吸引观众,这些方式可推及各类公共表达,受益匪浅。训练营在活跃的氛围中结束,作为参与者非常感谢蔡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在实习方面给予的帮助,更从蔡老师组织训练营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过去听过一句话:“能被指导是幸福的”,在训练营中和老师、同学相伴,譬如水竹相洗,知识益进。


2.杜禹铭(2023级研究生)

据我了解,凡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都免不了上网观看科普视频。其中,许多账号已颇具影响力,兼具学术与趣味性。这些视频如何构思、创作和生产尤令我感到好奇。此次训练营无疑让我对以上环节有了深刻体验,并收获了历史书写、历史科普、受众心理与AI历史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可谓干货满满。

活动所授知识的实用性也令我印象深刻。我想,今后不论是论文写作还是公开演讲,这些知识都值得我反复玩味。因为,写作与表达本就是历史学习的基础,问题意识更是学术写作的核心。在这方面,历史科普与严肃的学术研究有着奇妙的契合之处。真可谓教学相长,与有荣焉。


3.柯鲁伦(2022级研究生)

本次历史科普训练营的学习,带给我很多启发。在为期近两个月的线上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历史科普的定义,如何具备问题意识,表达结构应怎样涉及,历史科普节目如果吸引受众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更是通过每次课后的训练有机地应用起来,可以为我们将来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最后,非常感谢系友蔡乐昶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的同学有更多体制外的就业选择。无论你之后是否从事历史科普或新媒体的工作,你都能在此受益颇多。


4.雷子妍(2021级本科生,出版社“也人”书系实习)

在这次科普写作训练营中,我初步尝试了面向公众的文案写作,不仅简要了解了科普视频平台的行情与视频制作要点,还在写作的理论与技巧方面得到了提升。老师组织的“辩论”与同辈间的分享也都让我受益匪浅。总之,非常感谢蔡老师的组织与各位老师的提点和帮助!


5.李行健(2021级本科生,“明室Lucida”图书公司-营销编辑实习)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本次训练营,那一定是“干货满满”。

蔡乐昶、罗宏琨、范丁梁三位老师作为历史学与公共表达领域的“大神”不但能够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入手,针对“什么是历史科普”、“如何做好历史科普”做出提纲挈领的阐释,而且能够循序渐进地指导同学们展开实践,一步一步搭建起具有个人风格的历史科普方案。不仅如此,老师们还对每位同学每次实践的成果作细致入微的点评与建议,并从中总结出共性与个性的不同问题和解决方案。可以说,本次训练营不仅为同学们打开了史学的“新天地”,更是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历史科普方法论”。


6.刘弯(2022级本科生)

很开心能够参与本次的历史科普训练营!这近两个月的学习中,我不仅初步了解到历史科普的现状和必要准备,也领会到有效表达的重要性。历史科普,让历史更加生动,它拉近了历史和大众的距离,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在线上和老师同学们的见面与交流,深深感受到大家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灵魂,超级开心能够在这个闷热异常的暑假和你们相遇。


7.沈顾欣瑜(2023级研究生,观传媒文案策划实习)

互联网时代怎样成为历史科普UP主?历史科普应该更注重学术性还是娱乐性呢?如何设计属于你的账号和选题?如何展现一个成功的公众表达?本届“历史科普创作训练营”,蔡乐昶老师以及特邀嘉宾们带领历史学子通过实践来进行了思想的交锋,更有实习机会推荐等着大家,深入浅出中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历史科普创作训练营”写下了“突破自我,冲出重围”的引语,而更广阔的天地则需要广大历史学子迈出脚步不断探寻。


8.张丽芳(2022级本科生,“明室Lucida”图书公司-营销编辑实习)

关于历史科普,以前的我更多是一个受益者,B站上丰富详细又通俗易懂的视频讲解让我了解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事件,也会对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一些质疑。但是经过近两个月的历史科普创作训练,我感觉自己真正参与到了历史科普创作之中。

从观摩比较B站知名历史区up主的视频风格、内容;到思考今天的历史科普更需要朝哪一个方向走;再到自己尝试去做一个账号,去完成一期内容……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每一步都让我受益颇多。期间,范丁梁老师和罗宏琨老师开展了专题讲座,他们传授的不仅仅是历史科普的内容,更教给我们怎样表达、怎样输出,对于我们的日常学习也很有帮助。希望我能将这两个月学到的本领用到日后的工作中,敢于思考、克制表达。


9.祖思琦(2023级研究生)

这次暑期参加的“历史科普训练营”使我受益匪浅。训练营里有丰富的师资力量,知名UP主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创作并经营一个账号,如何写出有吸引力的内容。以往我都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去浏览历史科普视频和公众号文章,但现在已经可以站在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互联网时代受欢迎的历史内容应呈现的状态。参与训练营还可以获得宝贵的实习机会,体验将自己的所学理论化为实践的乐趣。





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官方网站融媒体中心

编辑:颜雪纯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